有树就会有水,有水就会有生命。这是非常简单的逻辑。
他激动万分,求生的yù_wàng促使他摧马快速跑了过去。
然而越是靠近,他的心中却越觉得不安,一股压抑的情绪从心底蔓延开来,让他觉得很不舒服。就连老马也不安地扭动着身躯,似乎想赶紧逃离。
玄奘最终还是牵马,小心翼翼地走到了这片胡杨林的面前。
这是一片死去的胡杨,它们的树皮已被戈壁的风沙无情剥去,露出赤裸的身躯,虬曲扭转着,就像那些还在大漠中挣扎求生的尸骸。
玄奘呆呆地站立在一处略显低洼的地方,周围明显裸露着干河床的痕迹。河道不知是从什么时候干涸的,仍保持着河流的模样。河床中沉淀着河水带来的细沙,似在提醒着人们,在很久远的年代里,这里曾经有过水流。于是随风而来的大量胡杨的种子,便在这里扎下根来。
想象着当年的情形,玄奘的心中竟有几分难以自持——
这些在干涸与艰涩中诞生的大漠生灵,打一出生便注定了一场沉重的跋涉。风沙之中,几许挣扎,几许搏击,这中间不知有过多少难以想象的艰辛与豪情,才终于在这个河道边上找到了属于它们的栖息之地!
那时,这里想必是一片迷人的绿洲,巨帚般的树冠撑天摩云,浓浓的翠绿在天幕上勾勒出波涛似的线条,巍巍身躯将脚下的戈壁绿地护得严严实实,在目力所及的无边无际中,组成了一个最为苍凉壮丽的生命场。
可惜,那一丝的水流,最终还是被燥热蒸发得无影无踪。
流水一去不返,沙漠重新占据了这片绿洲,胡杨斑驳着岁月的沧桑,顽强地腾挪着疲惫的身躯,同沙漠对视,与自然抗争。
终于,在时间之轮的辗压下,它们再也支撑不住了,生命纷然死亡时的悲怆,被风沙捻成了反抗炼狱的坚强。在一次次日升日落的辉煌中,染成了大漠一道不朽的风景。
如今,在寂寞行者的眼里,这里就只剩下了大片大片胡杨树的骸骨,散乱干枯的树干在风中伫立,千年不倒,宛若硝烟未散的古战场。
站在这些焦黄的胡杨面前,玄奘双手合什,深深一揖,心中充满了浓浓的敬意。
他知道,对这些胡杨来说,最终的结局已经注定——总有那么一天,太阳会将它们烤成灰烬,风会将它们吹成碎片,黄沙会将它们深深掩埋……
同时,他也更加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处境。
胡杨是西域的灵魂,大漠之中的英雄树,它的根须就是为了找水而生。连胡杨都枯死了,那也就意味着,在这块地方,十丈以下都不可能有水。
而在这附近,数十里之内,也不可能有水源。
奇怪的是,他并没有特别绝望或者沮丧的感觉,更没有因此而崩溃。
或许,像胡杨一样死去,也是一个不错的归宿吧。
但他也没有放弃求生,而是牵着老马,小心翼翼地从这片胡杨的墓地间绕行过去,重新回到了沙漠中。
回首望去,他想到了一句话——
天地为炉兮,造化为工;阴阳为炭兮,万物为铜。
这是绝水的第二天。
沙漠的清晨寒气逼人,那些流动变幻的光线,虽然没有一丁点暖意,却将大漠打扮得妖娆华美。
玄奘站在一座稍高的沙丘上,裹着被冻得硬梆梆的毡毯,向西北方向张望着。
还是看不到大漠的尽头,满目只有数不清的沙丘那圆润的半月形曲线,如同最精致的肌肤。
天空一片碧蓝,蓝得没有一丝杂质。刚刚升起的巨大太阳暖暖地照在行者背上,给他的身体披上了一层轻柔的晨光。
一人一马便在这晨光中继续向西而行。
也不知走了多久,突觉脚下一空,整个身体向下陷去!
他大吃一惊,本能地将身体斜向一边,试图阻挡住下陷的趋势,右手还紧紧地抓着缰绳。
在他身后的赤离也快速反应过来,奋力向后拖拽着。
赤离的力量显然无法与这大漠相抗衡,玄奘感觉自己正在迅速地下陷!面前沙丘顶端的沙层正持续地向下滑落,这种趋势显然已经无可阻挡,方才若不是被赤离拉住,此刻的他怕是早已被流沙掩埋!
还是在瓜州时,他便从商人们口中了解到这种流动性沙丘的可怕威力——它们的形态极不稳定,移动变化不过瞬间之事,简直就是可以吞噬一切的恶魔!
他迫使自己冷静下来,身体横卧沙上,以增加浮力,同时,口中不住地诵念佛号,祈求神力加持。
幸运的是,这个流沙不算太大,老马虽已没有了多少力气,经验却很丰富,连拉带拽,总算将他拖了出来!
看着周围不断拥来的流沙,玄奘心有余悸,他知道危险还没有解除,当下再无迟疑,转身朝着旁边一座沙丘迅速攀爬。
老马不待吩咐,早已登上沙丘顶端,正焦急地等待着他。
沙层松软,踩上去如同失足踏空,面前的流沙又不断回落,每挪动一步都异常艰难。玄奘丝毫也不敢懈怠,手足并用,终于靠着一股绝境中迸发出的超强耐力成功登顶。
站在沙丘顶端,抚着老马的脊背,他气喘吁吁地回头张望,眼前除了无声流淌的黄沙,什么都看不见了……
这个夜晚没有月亮,茫茫戈壁就像被一块厚厚的黑幕层层包裹住,只有那点点磷火还在虚空中摇曳,却无
手机阅读:http://m.00kshu.win/33636/
发表书评:http://www.00kshu.win/book/33636.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二十三章 径向第四烽4)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昌如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