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鼎蛟略微点头,董非则是一脸讨好的表情,王承恩暗中松了一口气,他就怕事情闹到不可调停。
高季这边也是开口说道:
“还请王公公主持公道,我等也是非常信服,还请公公为我家大人评评理呀。”
王承恩想了一下,便道:
“兼听则清,董非,高季,你二人各自描述一下事情的经过,本公公好来评评理。”
董非,高季两个人都是口才非常好的人,二人短短几句话就把事情的来源经过解释的清清楚楚。
王承恩这才明白事情的原委还是出在关押在刑部大牢的周延儒身上,此人实在是无耻居然剽窃他人的诗词。
可背后的舆论也肯定有江南官员的推动,曹鼎蛟想要出气也是正常的,可徐石麟是坚决不允许,这就是两人矛盾的源头了。
王承恩这才缓缓开口说道:
“曹大人,周延儒虽然如此行为令人不齿但罪不致死,您先收起自己的斧头好不好?
其他的事都好说,不要弄出人命来,都好商量,除了以德服人以理服人之外还有没有别的解决方法?”
众人目光都是看着曹鼎蛟一人,曹鼎蛟这才一本正经的说道:
“无它,本官只需一个赔礼道歉,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本官也是读圣贤书的人,所以这才深深痛恶那些剽窃他人诗句的人。
不求他周延儒如何负荆请罪,给本官奉个茶,磕个头说一句道歉实在是不为过吧?”
曹鼎蛟眼睛眯了起来,深深的批判那些抄袭别人作品的人,这样的人还配活在世上吗?他不知道那些文艺工作者的辛苦吗?
别人辛辛苦苦创造的劳动成果,就这样被你拿去用了?你的良心不会痛吗?
王承恩冷声说道:“奉个茶,磕个头,陪个礼,并无过分之处,徐大人以为呢?”
徐石麟动摇了一下,喃喃的说道:“应该可以吧。”
曹鼎蛟脸上终于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其实他还是动用了一点小小的计策,也就是传说中的拆屋效应。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的话,这是鲁迅真正说过的话:
鲁迅先生曾于一九二七年发表了一篇名为《无声的中国》的演讲中写道:
“中国人的性情总是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说在这里开一个天窗,大家一定是不允许的。
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会来调和,愿意开天窗了。”
这种先提出很大的要求来,接着提出较小、较少的要求,在心理学上被称为“拆屋效应”。
顶点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手机阅读:http://m.00kshu.win/185978/
发表书评:http://www.00kshu.win/book/185978.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355章打上门去)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李白才不白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