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锤的锤头是从五金工具商店买的,锤把则要我们自己安装了。我在食堂柴火堆里找到一根略微弯曲的一段柞木树枝,加工出来一个大约30多厘米长、手握锤把处稍稍向下弯曲、末端稍稍粗大一点的锤把。锤头安上锤把之后,使用起来很是得心应手。尚科长、高桐看了十分羡慕,做锤把、安装锤头的差事,自然有求于我了。干一行像一行,追求完美,好像是我的秉性。
錾子是和钢钎一样的六角型钢做的,大约30厘米长,錾子的一头为四棱锥,要求硬度高,耐磨。破石头当中,四棱锥锥尖极易磨损,每天每一个破石头的人都要准备四、五个錾子,以备随时更换。
楔子,《百度》解释:“楔(xie)子,是一种简单机械工具,由两个斜面组成,用来将物件分开。原理主要是将楔子向下的力量转化成对物件水平的力量。”我们使用的劈开石头的楔子,大约高50多毫米,宽40毫米,厚30毫米;宽面上粗下锐、有凸起弧度(不是平直的)。
盛纳工具的箱子,当然必须自己制作。我做了一个大约长40厘米、高30厘米、宽20厘米的一个上面开口的木箱。木箱两侧的帮上,钉上了一条宽布带,以便把木箱挎在肩上。里面装着手锤、錾子、楔子,加上木箱的自重,不下于10公斤。每天上工、下工都要挎着,也算是一个比较沉重的负担。
社员告诉我们,石头是有石线的,一定要顺着石线的走向破石头才容易把石头劈开。
破石头既是一个体力活,也是一个技术活。第一步是在准备劈开石头的部位的石线上用錾子凿出可以放进楔子的一个长方形沟槽(长大于40毫米、宽大于30毫米、深40毫米左右),称为“卧子”;根据石头的体积大小、确定卧子的间距和数量。
凿卧子是破石头的重头戏,要有耐心,有技巧。开始用錾子在石面上刻出卧子的四框,在四框的短边进行开槽,凿到一定深度,向另一个短边扩大槽的面积,槽的面积扩大后,再加深槽的深度,这样,再凿,可以凿出较大的碎屑,如此,就能够比较轻松地把卧子凿出要求达到的规格。
凿好了卧子之后,把楔子逐个放进卧子之中,用手锤敲击楔子,令其牢固的镶嵌在卧子当中。然后,用长把鼓形锤击打楔子;击打的顺序,是从处于石头边缘的楔子开始,逐个击打。
社员使用的鼓形锤是柔软的长把,依靠锤头自身的重力击打楔子,锤头的重力能够使令石头按照在石头上凿出卧子的一条直线劈开。我们一直没有掌握使用柔软的锤把抡锤技巧,只能够用普通的大锤打击楔子。
(六)事故
破石头看似比抡大锤打炮眼轻巧,其劳动强度并不亚于抡锤。破石头的时候,錾子凿出的向上飞溅的石头碎屑,温度高,速度快;几天下来,裤脚、衣襟遍布微小的、烧灼过的孔洞。
凿卧子的时候,人的身体距离卧子尽可能的远一点,我想这大概就是为什么锤头和锤把之间的夹角小于90度的原因(不知道对不对)。手握的錾子顶端(锤头击打的一端)要向自己(或左、或右)倾斜,决不能让四棱锥的锥尖对着自己;以免凿击时石头碎屑迸溅到自己的脸上,更不能让石碴、石末迸飞进眼睛里。
一天,我破一块较大的石头,在这块石头上,凿了七、八个卧子;然后,把楔子一个一个的下到卧子之中,用手锤逐个把楔子敲打牢固之后,开始用大锤击打楔子。打到第三个楔子的时候,一锤下去,只听得“——”的一声,楔子飞出了卧子,不知去向。
“啊!”短促的一声惊叫,一个女同志异样的叫声,吸引大家把头都转向惊叫的方向。
柳秀凤蹲在地上,猫着腰,双手捂着腹部。大家迅速的围拢过来,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我心里明白,一定是我打飞了的楔子击中了柳秀凤的腹部。
邓玫芬挎着卫生包过来,蹲在柳秀凤身边,问道,“怎么啦?哪疼?”
柳秀凤额头冒出汗珠,勉强摇摇头,说不出话来。
蒯大宇:“怎么回事?说话呀!”
“是不是你方才打飞了的楔子,击中了柳秀凤的肚子?”高桐对我说。
我:“一定是。邓玫芬,怎么办?”
邓玫芬:“不着急。等等。”
大约过了五、六分钟,柳秀凤喘了一口气,坐到地上,强忍着的泪水,从眼角流出。邓玫芬蹲下去,让柳秀凤的肩膀依靠在她的怀里。楔子从柳秀凤的身上掉到了地上。
邓玫芬:“打到什么地方了?”
柳秀凤用手指了指小腹部,没有吱声。
我:“快点上医院吧。”
柳秀凤摇摇头,意思是不要紧。邓玫芬用手轻轻地抚摸柳秀凤的小腹,问道,“疼不疼?”没有回答。
黄局长在大铁水壶里倒出一茶缸水,交给展章,展章把水递到柳秀凤嘴边,“喝口水吧?”(黄局长在我们的住处专门负责每天给大家烧开水、再把开水壶挑到采石场。)
十几分钟之后,柳秀凤从地上站了起来,抖了抖围裙,揉了揉下腹部,看看大家,说话了,“没事。大家该干啥干啥,我没事了。”
邓玫芬:“真的没事了?”
柳秀凤:“没事
手机阅读:http://m.00kshu.win/24670/
发表书评:http://www.00kshu.win/book/24670.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打石头)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付均谢谢您的支持!!